中國走低碳化道路是戰略選擇
近些年關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型的討論,主要是在兩大背景下展開的。一是中國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能源安全引起關注;二是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國際壓力。中國政府強調要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并促進從粗放型、資源消費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節約能源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暗吞冀洕闭窃谶@個過程中走入學術、決策和公眾的視野。
2008年暴發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消極影響。危機暴發后,人們對全球治理模式產生了懷疑;同時,金融危機與應對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疊加在一起,全球范圍內都在醞釀著新變革,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美國能源政策的不斷深化。奧巴馬上臺后出臺的能源新政策備受矚目,盡管美國能源政策的轉變已經數年,奧巴馬則更明確地把它提到外交和國際經濟議程上?梢灶A期的是,未來的國際能源格局和國際政治、經濟、外交格局,都將發生很大變化。
美國現在推動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政策,這會不會對全球氣候變化政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還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體量太大的國家,它的政策外部溢出效應很強。況且美國新任能源部長朱棣文提出,美國將考慮碳稅問題。雖然碳稅不可能很快實施,但同樣,假如美國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把碳稅作為調整能源結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政策手段,則可能意味著一種新的貿易壁壘的出現。這對于中國的影響將尤為顯著,因為中國相當大一部分是外向型經濟。
另外,奧巴馬應對氣候變化采取了比較積極的態度,與之前的小布什政府形成了鮮明對比;加上經濟危機后,歐洲和日本在氣候變化上的調子相對來說放得低了一些,這意味著美國很可能會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方式,重新回到氣候變化談判桌。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為了緩解環境問題壓力、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經濟增長的資源利用效率、應對氣候變化,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已經勢在必行;而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或者促進經濟發展的低碳化進程,也已經成為中國必須做出的戰略選擇。惟有如此,才可能以主動出擊的方式應對未來國際經濟、貿易和環境格局的重大變化。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為中國加快向低碳化轉型提供了一個重要機遇。中國過去多年來對高耗能產業投資較多,由此產生的技術壽命期一般是二三十年,也就是說,正常來講我們要二三十年后才有望對這些行業做出調整。而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影響很大,如果我們借此機會,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那么這場大危機很可能成為解除高耗能產業技術鎖定效應的契機。
2008年暴發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消極影響。危機暴發后,人們對全球治理模式產生了懷疑;同時,金融危機與應對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疊加在一起,全球范圍內都在醞釀著新變革,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美國能源政策的不斷深化。奧巴馬上臺后出臺的能源新政策備受矚目,盡管美國能源政策的轉變已經數年,奧巴馬則更明確地把它提到外交和國際經濟議程上?梢灶A期的是,未來的國際能源格局和國際政治、經濟、外交格局,都將發生很大變化。
美國現在推動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政策,這會不會對全球氣候變化政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還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體量太大的國家,它的政策外部溢出效應很強。況且美國新任能源部長朱棣文提出,美國將考慮碳稅問題。雖然碳稅不可能很快實施,但同樣,假如美國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把碳稅作為調整能源結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政策手段,則可能意味著一種新的貿易壁壘的出現。這對于中國的影響將尤為顯著,因為中國相當大一部分是外向型經濟。
另外,奧巴馬應對氣候變化采取了比較積極的態度,與之前的小布什政府形成了鮮明對比;加上經濟危機后,歐洲和日本在氣候變化上的調子相對來說放得低了一些,這意味著美國很可能會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方式,重新回到氣候變化談判桌。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為了緩解環境問題壓力、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經濟增長的資源利用效率、應對氣候變化,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已經勢在必行;而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或者促進經濟發展的低碳化進程,也已經成為中國必須做出的戰略選擇。惟有如此,才可能以主動出擊的方式應對未來國際經濟、貿易和環境格局的重大變化。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為中國加快向低碳化轉型提供了一個重要機遇。中國過去多年來對高耗能產業投資較多,由此產生的技術壽命期一般是二三十年,也就是說,正常來講我們要二三十年后才有望對這些行業做出調整。而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影響很大,如果我們借此機會,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那么這場大危機很可能成為解除高耗能產業技術鎖定效應的契機。
上一篇:近期國內綠碳化硅價格再次上漲
下一篇:原油價